新一轮艺考改革要改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
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艺考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实行分类考试分类录取、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发社会热议。系列新规将给艺考带来哪些变化?会给考生带来哪些影响?
优化布局,部分专业将停止招生
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业状况等,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要求高校一方面要突出办学特色,构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着力选拔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综合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优化艺术专业设置,合理安排招生计划。
分类考试,扩大省级统考范围
大力推进艺术类专业分类考试。积极扩大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
由招生学校组织校考,是推进统考之前组织艺考的基本方式。往年每到艺考季,艺考生背着画夹、乐器等四处赶考,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
由招生院校组织校考,能够体现招生院校的招生特点与要求,但也存在组织考试成本大,学校各自为政、评价标准不一,学生赶考成本大,包括时间、***和精力。因艺术类专业考试组织“不公开、不透明”,还常被诟病“暗箱操作”。
推进省级统考,能够提升艺考类专业考试质量,***限度保证考试公平。对考生而言,一方面能够降低赶考成本,另一方面,选择艺术类专业更加理性,对艺考起到“降温”作用,毕竟,想报考艺术类本科专业,首先要过省统考本科线,拿到本科专业合格证。而拿到统考合格证之后,考生可凭统考成绩报考多所大学的同类艺术专业,扩大了选择权。
分类录取,提高文化成绩要求
2024年起,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对艺术类专业分三类进行录取,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
不进行专业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少数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
“学习不好才去艺考”“三四百分就能上本科”……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使得一些人认为艺考=“易考”。以山东省2021年为例,2021年高考山东一段线(即本科线)为444分,而美术类、音乐类、书法类、航空服务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线只有333分。
将艺考作为“***捷径”,既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人才。“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已成大势所趋。